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2016-03-29 00:00  点击:[]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浙江各高校将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为党和人民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和教书育人阵地。

      一、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意识形态关乎方向、道路、思想、制度。在和平环境,作为执政者,反腐放松会铸成大错,意识形态失管同样会铸成大错。高校意识形态状况对全社会影响极大,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在深化认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一是落实到领导责任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既要当懂教育的政治家,又要当讲政治的教育家,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把主要责任担起来,二级学院的党政主要领导也要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责任。在处理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上,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当战士、不做绅士,旗帜鲜明,直面挑战,靠前指挥。二是落实到工作部署上。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情况,也应有不同的工作办法。在坚决贯彻中央要求的同时,高校要深入进行分析研究,组织开展师生思想动态跟踪调查,定期对学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三是落实到严格管理上。不少高校管理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的现象。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高校应把“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授课有纪律”这一条真正落实好,严格课堂教学和宣传文化阵地的管理,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决不给任何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舞台。

      二、着力提高教师教育引导工作水平

      在高校,能否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看教师队伍。教师的思想状态,常常决定了他所教学生的思想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抓高校意识形态,重点应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一是完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培养,让教师更多地从学校了解中央、省委的相关精神和工作要求,特别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融合于日常的教学中。高校教师应清醒认识自身的角色和肩负的使命,守牢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在课堂上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要用社会责任这杆秤多称称。二是加强教师社会实践。不少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不太了解。只是从网络、刊物书籍中搜索一些例子,讲课缺乏生动的社会案例,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强。应积极构建教师社会实践载体,通过“百校联百镇”等形式,组织教师深入乡镇、街道、企业,了解国情、省情、社情,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了解党和政府的主张、老百姓的愿望。三是推进教师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高校把师德和育人工作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建好教工之家、教师发展中心等,让每一位教师在校园有场所交流、有育人载体、有成果发布平台,不断增强教师的校园文化认同和学院、学科归属感。多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帮助他们多解决一些教学上、科研上的困难。

      三、努力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校教育全过程

      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落到育人,落实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校教育全过程。抓好课堂育人。改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突出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主题。充实教材,组织编写思政理论课社情教学案例,围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集生动的故事,编写故事读本,供教师、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参考。切实落实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尤其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抓好文化育人。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来打造校园文化环境,重点打造教室、寝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食堂等的文化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进步成果和追求。抓好大学生文明寝室创建活动,落实干部教师进寝室制度,鼓励高校创造条件推行书院制、社区制服务和管理,推动心理咨询和各类党团活动、社团活动更多地进驻大学生公寓,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抓好网络育人。加强学校主题网站建设,包括抓好学校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建设、管理,增强网络话语权。组织教师多形式参与学生微博、微信圈和QQ群,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作用,积极传播网上正能量。抓好实践育人。优化实践教学,倡导和推动学生到农村、企业、军营和社区去,通过参加劳动、开展志愿服务、进行社会调查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形式感知社会,深化对社情民意的了解,增进对党和人民的感情。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