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报道我校退役大学生李美盛典型事迹
2022-05-28 19:23 张孟凯 点击:[]

5月28日,《天津教育报》微信公众号以“在校大学生参军后会有什么变化,他的故事是一种答案”报道我校退役大学生李美盛典型事迹。

报道原文如下:

在校大学生参军后会有什么变化?他的故事是一种答案

彭未风 天津教育报

日前,面向大学生的征兵宣传工作正在进行中。携笔从戎,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成为当下许多大学生的选择。大学生参军入伍是怎样的体验,退役大学生回归校园会有怎样的转变?

2016年,天津商业大学学生李美盛怀着一腔热血,携笔从戎,成为全国第四批保留学籍应征入伍大学生。军营日复一日的训练打磨,李美盛实现了从稚嫩青年向部队战士的转变。退役后他又将军人的烙印带回校园,参与公益征兵宣传,带领退役战友们将习得的军事技能和知识作为创业资本,开展青少年军事营地教育,为退役大学生摸出了一条红色创业之路,做到了传播红色精神与实现个人价值的统一。

携笔从戎走进军营淬炼

演训战场苦练胜战本领

现阶段的李美盛有着两重身份,一个是天津商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一学生,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利剑军事俱乐部创始人。他校内潜心钻研思政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校外开展青少年军事营地教育实践。2015年从重庆乡村考入天津商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19岁的李美盛和其他同学一样,新奇地体验着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2016年在观看了校园征兵宣传演出后,他第一次知道大学生可以保留学籍参军入伍,那一刻,内心的军营梦想再次被唤醒。爷爷是军人出身,李美盛深受老人影响,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军人情结,梦想能进入部队淬炼一番。在当时,参军尚属少数大学生的选择,李美盛坚定地选择了携笔从戎。


说起在部队的生活,李美盛坦承最初的枯燥和辛苦还是超出了自己的预料,和影视剧中看到的战士与枪炮为伍不同,重复练队列、搞体能、站岗执勤、做内务卫生……考验着新兵们的身体和意志。李美盛至今还记得班长的一句话:“受得了的叫锻炼,受不了的叫磨炼。”下连后不久,李美盛和战友们参加了一场7天300多公里的徒步拉练,之前不敢想象的任务,在战友们的团队协作下坚持了下来。这次之后,李美盛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身体和心理正在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向共和国战士转变。服役一年多后,李美盛迎来了军旅生涯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历。他参与了全军首次高原合成旅演习,在为期一个月的演训中,从搭建营房到完成实弹射击任务,李美盛体验了真实战场境况。作为一名防空兵,李美盛担任高射炮一炮手职责,不负众望首发命中目标,最终顺利完成演训任务,也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那一刻,他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军人“练为胜战”的成就感。

退役返校不褪军人本色

带领战友走上创业之路

2018年9月,李美盛离开军营,褪去军装,回到天津商业大学继续完成学业。李美盛坦承,这时候同学变了,老师变了,人才培养方案变了,他和返校的战友们短时间内都有些不太适应突然改变的生活节奏。为了带着大家更快适应校园生活,保留部队优良作风,李美盛把散落在各学院的战友们召集起来,大家时常像在部队一样跑步训练,分享生活感悟,共同解决难题,很快实现了从军人向学生的角色转变。

随着征兵政策在高校中普及,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日渐高涨,学校日常的征兵宣传工作也亟需帮手。得知情况,李美盛和战友们主动找到学校,成立退役军人之家社团,志愿开展征兵宣传工作。李美盛说,当时看到同学们入伍热情高,但一些同学对部队生活缺乏了解,如果真的进入部队,非常容易出现不适应,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出现退兵情况,这样对学生本人和部队都是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美盛和战友们发挥所长,在天津高校里率先开设军营体验周活动,让有意愿参军的同学先体验一周军营生活,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接受军旅生活,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参军入伍工作。这一做法随后在全市推广开来,如今国家更是推出了系统性的预储连模式。 除了参与大学生征兵宣传工作外,自己和战友们还能做点什么?2019年,李美盛在一次军事营地教育活动中发现,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抗挫折精神培养,青少年军事营地活动很受欢迎,他和战友们在部队练就的一身本领也有了用武之地。想到既能让年轻一代受教育,还能解决一部分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李美盛和战友们以团队的形式成立了中国利剑军事俱乐部,专注于青少年军事营地教育。创业之路艰辛且充满坎坷,李美盛坦言,之前希望借助他人解决市场难题,这两年他们既与本地第三方合作输出人力资源,也与外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相关业务,但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李美盛团队决定一如在军营那样,从基础做起,一点点扎实拓展,坚决保证军事营地教育的质量和价值,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认可。他说:“我们不仅仅是带孩子们体验军事相关技能和学习军队相关知识,也在给他们传播红色思想,培育具有中国精神的青少年。” 正是因为李美盛在坚持学业的同时不忘肩上的社会责任,保持军人本色,这几年他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天津市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